学院简介
法学院始于1982年的政法学院,现有法学、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拥有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基地、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等4个学科平台,以及2个多功能实验室和2个多功能模拟法庭。建有20余个实习就业基地,其中多个获得“湖南省优秀实习就业基地”称号。设有法学学科建设基金、国浩奖学基金、韬任奖学基金、拓曦育才教育扶贫基金等4个专项基金。
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。其中,教授6人、副教授6人,博士18人;首批国家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员1人,全国普法先进个人1人,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,省级人才工程人选3人,湖南省教育系统“芙蓉百岗明星”1人,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。先后获得“全国优秀指导老师”“湖南省教学成果奖”“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”等荣誉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,立项国家社科、自科基金项目近20项,部省级项目近60项;出版专著、教材近30部。
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人才培养机制,努力做好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,“重区域、重基层、重实践三重一体”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,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法庭竞赛、法律案例大赛、挑战杯、创新创业大赛,先后获得“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”冠军、“湖南省第二届研究生案例大赛”冠军、最佳辩手奖等多项荣誉。学生获得挑战杯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,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1项、铜奖2项,各类竞赛国家级奖项30余项、省级奖项100余项。2024年法考通过率67%。
专业简介
一、法学(030101 ) 学制四年/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
本专业创办于1996年,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2006年开始招收理论法学硕士生,2016年开始招收法律专业硕士生。该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,是Beat365唯一官方网站省级一流培育学科,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“双万计划”专业,在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荣获法学类A,并与中山大学建立了“1+2+1”联合培养机制。目前有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,建成2个多功能模拟法庭,4个实验室,拥有20多个实习基地,形成了较为成熟的“产教学研用五位一体”和“高校+N”的协同培养模式。面向全校开设法学辅修学位。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治人才。
培养目标:坚持立德树人、德法兼修,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,培养“崇德尚法·善治为公”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、合理的知识结构,具备科学立法、依法行政、公正司法、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,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、应用型、创新型法治人才。
主要课程: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“1+10+X”分类设置模式。“1”指“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”课程。“10”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,包括:法理学、宪法学、中国法律史、刑法、民法、刑事诉讼法、民事诉讼法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、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。“X” 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。
就业去向:法学专业具有就业面广、公务员岗位多的优势,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机关、纪检监察机关、司法行政部门、律师事务所,其次是国家立法机关、政府部门、公证机关、仲裁机构、公司企业、税务、银行、金融机构等单位。
二、知识产权专业(030102) 学制四年/授予法学学士学位
本专业于2025年获批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,主要依托法学专业,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多专业的综合优势,坚持知识产权和理工科专业相结合,强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系统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工科知识,具有扎实法学理论基础,具备运用知识产权理论和法律方法分析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能力。能够胜任国家部门、司法机关、律师事务所、知识产权代理和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,从事知识产权保护、管理、运用和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、应用型专门人才。本专业学生在修满本专业学分之外,同时应当辅修一个理工专业学位(计算机科学与技术)。
培养目标: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态势,坚持知识产权与法学、管理学、理工科等学科交叉,强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融合,具备较为深厚的法学、知识产权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,具有法学思维、理工科素养和科创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、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。
主要课程: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、法理学、宪法学、刑法总论、刑法分论、民法总论、物权法、侵权法、刑事诉讼法、民事诉讼法、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、知识产权总论、著作权法、专利法、商标法、竞争法、知识产权管理、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。
就业去向:知识产权专业具有就业面广、公务员岗位多的优势,毕业生除能够胜任法学专业的岗位外,主要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、知识产权事务所、高新技术企业、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与服务工作。
【关闭】